國外的NFC芯片廠商有那些,那些比較有知名度
發表時間:2018-04-19 14:40:29
1、Philips
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(NYSE交易代號:PHG,AEX交易代號:PHI)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公司之一,在歐洲名列榜首。Philip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接觸智能卡提供商,也是NFC論壇的創始廠商之一,在ISO14443TypeA上有完整的專利,并且據此制造的非接觸智能卡MIFARE系列。MIFARE系列非接觸智能卡除了具有標準TypeA協議之外,還帶有Philips自行定義的并不公開的獨特的加密算法。
2、恩智浦
NXP于2006年從飛利浦(Philips)電子公司獨立出來,NXP基于飛利浦開發電子產品時發明的高效能混合訊號技術,以及瞄準未來聯網以及節能趨勢,專注于開發汽車、辨識、可攜式裝置及電腦、基礎設備及工業四大領域的IC,其中辨識IC為其主要的營收來源,NFC晶片即屬于辨識IC的主力產品之一。
1994年NXP就開發出MIFARE技術,雖然標準未被納入NFCForum,但基于此兩種標準的MIFARE卡目前被歐美的交通運輸市場廣泛采用。NXP以此優勢,推出市場上唯一同時相容MIFARE標準與NFCForum標準的產品,增加其晶片在國際間的通用性。
目前,交通運輸與手機的NFC晶片市場幾乎被NXP所壟斷,在移動支付領域占得一席之地。2016年高通收購恩智浦后,NFC移動支付有望迎來進一步的普及。
3、INSIDESecure
INSIDESecure前身為INSIDEContactless,專注于NFC技術以及交易安全技術的開發,因此產品多為用于智慧卡的NFC晶片;2010年,并購愛特梅爾(Atmel)的安全元件部門,且改名為INSIDESecure,宣示該公司著重于NFC安全元件開發的決心,于2012年開發出該公司第一顆NFC安全元件--valutSEcure。雖然目前該公司以安全元件開發為主軸,但并未放棄智慧卡NFC晶片的主導權。
由于從NFC技術的開發起家,因此INSIDESecure擁有相當完整的NFC的基礎,但因為交通運輸與行動電話的NFC晶片市場幾乎被NXP所壟斷,INSIDESecure轉而投入NFC安全元件技術的開發。
INSIDESecure為非接觸式應用(包括銀行卡付款和近距離通信(NFC))提供最靈活、最先進、低成本和最可靠的平臺,為支付卡、身份識別和門禁提供高性能和開放標準解決方案。
4、ST
意法半導體為一家擁有晶圓廠的半導體商,其產品主要應用到微機電制造與感測器、車輛、能源、微控制器(MCU)、以及消費型電子產品五大領域,NFC晶片屬于MCU產品線。
由于意法半導體與ARM合作,基于其處理器架構上,開發多達四百五十種的MCU,包含了從高運算速度到低運算速度的產品,這些MCU只要與NFC控制器作整合,就可以搭載在不同的終端類型產品進行NFC的應用,讓業者可由應用面及價格來做最佳選擇。
此外,由于看到安全元件在行動支付應用的重要性,該公司亦開發安全元件的MCU。在NFC的安全元件MCU方面,由于不同類型終端業者所需要的安全元件模式不同,所以同時開發三種安全元件模式的產品(內嵌于行動電話、內嵌于microSD卡及內嵌于SIM卡)。
5、英飛凌
作為NFC主要供應商之一,英飛凌在NFC市場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,以三種方式將NFC應用安全功能帶給移動終端:通過用于SIM卡的NFC安全微控制器、通過作為移動電話電子元件一部分的嵌入式安全元件(SecureElement)以及通過可用作microSD卡等設備的安全元件。這使得英飛凌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如此靈活實現NFC功能的半導體制造商。英飛凌提供的NFC解決方案可滿足針對安全微控制器的最嚴格要求,包括CommonCriteriaEAL5+“high”國際標準和EMVCo(Europay國際、萬事達、Visa)認證。它們適用于各種借助移動終端實現的NFC支付應用。
6、博通
作為上游的芯片廠商,博通早就推出了NFC芯片BCM20793,且推出獨立NFC控制器以及集NFC/藍牙/Wi-Fi/FM收音機技術于一身的四合一組合芯片BCM43341。20151年,博通建成了一條“近場通訊技術(NFC)”芯片生產線。凡是采用此NFC芯片的智能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就可以變身為“移動錢包”。
7、SONY
與Philips相類似,SONY同樣是NFC論壇的創始者,SONY的Felica系列智能卡,遵循ISO14443TypeC的標準,而這一標準,也同樣由SONY創始,并在世界范圍內申請了專利。